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模型

液晶显示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CPR590

您只要致电:021-36355733,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模型,公众心肺复苏模拟人 相关产品!


在学校进行CPR培训,短期效应是学生作为潜在的救援者能增加人们迅速施救的可能性,长期效应则是有助于未来提高施救技能。同时,也要意识到社区是CPR培训的薄弱环节,应当加大社区培训力度和投入,重点培训心脏病患者家属。应当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提升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另外,培训课程的形式和时间安排上应考虑到公众的倾向。在培训形式上,可将现场演示和模拟训练与发放教学视频和文字材料相结合。在培训时间上,可安排在晚上、周末等公众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201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简短视频指导结合同步亲身实践可以有效取代由教师引导的基础生命支持课程。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研究,对即将出院的心脏病患者家属进行视频自我教育,包括发放一张25min的教学光盘和心肺复苏模拟人。教育后患者家属的CPR技能令人满意,1个月后这些家属中接近一半人将在医院学习到的技能传授给了他们的家人或朋友。这种培训方式弥补了培训人员的不足,并克服了公众参与培训时间上的限制,值得借鉴。公众对家人不愿施救的原因主要包括不知道怎么做和害怕造成对方伤害。公众对家人的施救意愿明显比对陌生人高,对陌生人实施心脏按压的意愿明显较口对口人工呼吸高,对陌生人施救的顾虑明显较对家人多。开放气道和给予人工呼吸作为CPR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可能是心脏骤停患者难以获得CPR的障碍之一;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确保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获得救助,使不能或不愿意提供通气的施救者至少可以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单纯胸外按压式CPR较完整CPR技术更简单易学,更容易掌握和实施,克服了施救人员害怕通过口对口感染的障碍,有利于提高心脏急救技术在公众中的普及率和急救现场的施救率。因此,应鼓励未经训练的普通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CPR并尽快将这一技术在公众中进行普及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健全急救培训支撑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利益、规范特殊岗位急救技能掌握制度等促进普通民众自觉、自愿接受CPR培训和施救。在对民众进行CPR培训时,应当着重讲解和反复演练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速率、深度以及按压和呼吸的比率,指出正确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要点。CPR知识总分与高学历、有过培训经历、积极的施救意愿和高CPR施救自我效能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达到某一水平或者应付某种困境的主观判断,它产生于行为发生之前,是一种能力知觉而非能力本身。即使人们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但也未必去从事这种行为,而是首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实施这一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社区老年人急救自我效能水平低下,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经分析,自我效能与有过培训经历、高知识总分和积极的施救意愿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公众参与CPR培训和施救的意愿较强,但实际培训率低、相关知识匮乏、自我效能低下。CPR技能培训对提高公众CPR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和施救意愿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急救技术培训起步晚,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培训支持系统还不完善,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专业人员现场急救的义务和责任,保护专业和非专业施救者的利益。CPR培训应成为大中学生的必修课,还应重视对心脏病患者家属的培训。利用现有的基层医疗网络在社区和乡镇卫生所开设急救技术培训点可以成为普及CPR培训的基础。培训课程应紧跟国际指南,内容尽量简化、统一,形式以视频录像、边看边练为主,注重培训后的评估和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