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模型,模拟人,假人

 YJ/CPR480 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
友情提示:

您只要致电:021-36355733 021-36355776 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CPR480,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目前的急诊工作中,呼吸心跳骤停已经成为最为严重的、需要急诊医生紧急采取抢救措施的危急情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命唯一途径。以下是我院急诊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对149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49例患者,男97例,女52例,年龄15-90岁,平均60岁。既往病史:高血压47例,冠心病38例,糖尿病24例,脑血管病16例,肿瘤6例,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哮喘3例,支气管扩张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重症肌无力1例,既往体健19例,病史不详5例,其中22例患者并发多种疾病。病因、症状:胸闷、胸痛28例,服毒4例,饮酒后呕吐4例,喘息3例,腹痛2例,咯血1例,电击伤1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不明原因103例。发病场所:发生在院内4例,发生在急救车上6例,院前发生139例(非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术6例)。急救车到达后即刻行心肺复苏并来院后持续的118例,非急救车来院后进行心肺复苏的21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到接受心肺复苏时间为1分钟到40分钟不等。
1.2判断标准: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减慢或停止。
1.3抢救措施:
    接诊患者后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给予患者标准心肺复苏:①胸外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幅度≥5cm,按压通气比为30:2。②开放气道: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后再给予气管插管。③是否除颤:当心电图或监护仪提示室颤时,立即给予非同步电除颤(双相波)200J/次,除颤后立即继续按压。④开放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lmg,每3分钟一次静脉给药。对于室颤、室速患者可以使用胺碘酮治疗。其他药物使用需视情况而定。⑤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给予使用冰帽低温脑保护。⑥给予患者多参数监护,包括患者意识、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自主呼吸情况、尿量、体温等。
1.4复苏成功的标准:
     经过抢救后,患者自主心律、呼吸均恢复,且维持在30min以上,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面色(口唇)由发绀转红润,瞳孔由大变小,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
2结果:
    在149例患者中,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最快时间为10分钟,最慢为30分钟,到达后持续心肺复苏到急诊继续抢救118例,抢救成功18例;在救护车上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给予心肺复苏的6例,抢救成功2例。非救护车到达医院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最快为20分钟,最慢为40分钟,21例患者无抢救成功者。院内发病患者抢救成功4例。复苏成功24例患者中,12小时内死亡13例,24小时内死亡5例,48小时内死亡2例(家属放弃治疗),最终存活4例,均为在院内就诊时发生呼吸心跳舞停,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给予除颤及心肺复苏治疗后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6.l%,存活率为2.17%
3急救体会:
    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不可预知,随时可能出现,患者发病后第一目击者、接到报警后的医务人员的快速反应,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1加强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我院急诊科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可以快速识别心跳骤停,将基本生命支持由A-B-C改为C-A-B,减少判断时间,强调早期开始胸外按压。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气管插管、电除颤技术。科室内定期进行心肺复苏的培训,加强医护配合,将同一组排班的医生护士设立为一个抢救单元,每组四人,各自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使得抢救流程顺利、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短时间内(8-12个月)抢救单元人员不会轻易变动,一旦出现需要换班时,就需要开始新一轮的强化培训工作,并进行科室内的严格考核,以保证心肺复苏的时效性。同时要加强院外急救与急诊科的联系,一旦120接到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需要在开展心肺复苏抢救后的第一时间迅速通知急诊抢救间,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抢救间的抢救单元人员会迅速准备好相关抢救设备、抢救床位及相应的空间,可以做到心肺复苏的连续性,尽可能的减少按压的中断,以免造成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减低。
3.2加强院外急救的反应能力,减少反应时间。
    本组149例患者中,发生在院外的患者为145例,我院院前急救科在接到呼救后的反应时间在2-3分钟,到达现场时间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10-30分钟不等,到达现场后多数患者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从而减低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针对这种情况,院前急救科要求急救人员的反应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在离医院相对较远的地区设立多个急救站,负责周边地区的急救任务,最大限度缩短到达现场的时间,并且在急救车上配备各种抢救设备,用以满足心肺复苏的抢救需求。
3.3强化社区培训,增强全民的急救意识
    因为呼吸心跳骤停随时可能发生,若出现后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势必会减低复苏成功率,那么,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是否可以开展早期心肺复苏就成为抢救的关键。在本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49例患者中,发生在院内及急救车上的呼吸心跳骤停仅为10例,其余139例均发生在家中或社会活动中。在这139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接收非医务人员胸外按压的仅为6例,占发生人数的4.3%,心搏骤停10s出现意识丧失,lmin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min开始出现脑水肿,6min出现脑细胞死亡,对院外成人SCA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与不进行胸外按压比较,可以提高存活率。所以,普及社区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加大心肺复苏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普通民众的认识,在发现有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现场第一目击者可以尽早进行胸外按压对专业人员的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规范心肺复苏的抢救程序、提高医护人员抢救的团队意识、加强民众的急救意识、向群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减少等待急救时间均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