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教育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研究与现代医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索符合现代护理专业发展要求的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为科学有效地发挥实训室功能提供参考性依据。

一、现代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现代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产学结合,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努力把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集教学、科研、学生培训、社会办班、护士执业考试、技能比武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开放式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使护理专业的发展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基本原则

现代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原则,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坚持职业的技术性、模拟的仿真性、操作的实用性、设备的先进性、实验的开放性原则,使护理实训室真正形成开放的、共享的、实用的、先进的实训基地;坚持以教学实训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原则,既为教师教研、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又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员以及为医生、护士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实训室建设的区域性、共享性、规范性、科学性、动态性与高效性得到完美统一,发挥其辐射地方的作用。

(三)建设目标

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要求,我们把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目标确定为:力争用2—3年时间将护理专业实训室基本建成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产学结合、服务社会、氛围浓郁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训室建设在环境布局上与临床贴近并富有超前意识;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教育理念,能在全区乃至全省起示范作用,做到“五年领先,十年不落后”。

二、我院护理实训室建设现状

(一)实训中心总体构架我院护理实训中心建设面积为8000平方米,分四层建设。按照“统筹规化,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要求,首先将护理模拟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临床护理实训室、示教室和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心等作为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共配有各类实训室50余间,其中急重症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室、模拟手术室、母婴护理实训室、新生儿洗浴室、内、外、妇、儿等病房的布局及设施完全仿照医院设计,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如同来到医院病区一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为学生今后走上临床奠定了基础。四间综合实训室将按照“内、外、儿、妇、五官”等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统筹安排,做到一室多用,资源共享,极大地满足了护理专业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服务的需要。

(二)实训室硬件建设

我院现有实训护理床134床,还有各种模拟人、全功能手术床、全功能分娩床、分娩机转模型和ICU全套抢救设备以及因教学需要为每张病床配有的实训物品、教具等。08年底我院又添置了进口仿真高级综合模拟人(ESC)、KERI护理模型人、妇科检查模型、分娩及急救模型、动脉穿刺手臂、电脑CPR急救人及国产虚拟静脉注射培训考核系统、臀部肌肉注射训练以及对比模型—带监测警示系统、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等;并配备60台电脑及一台阅卷机,初步建立了我院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心,形成全仿真的职业环境。这些先进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必将给我院护理实践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革。

(三)实训室软件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高职护理实训室建设已趋于规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带动下,护理专业作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其实训设备及工作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护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还是显得较为薄弱,与临床护理岗位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①管理模式相对封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添设备数量仍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一名实训教师要同时指导20位学生操作,实训效果较差;同时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开放时间较少,存在分工和职责不明现象,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实训人员的配置不强且多为教学辅助人员,长时间缺乏专业技术的培训指导,管理水平偏低;③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设备,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缺乏训练;④高等护理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学科建设还很不成熟,产学研结合不紧。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均说明护理实训室管理的相对落后,如不加以改进,必将严重影响护理实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成了当务之急。

三、构建与现代护理实训条件相适应的管理新模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训管理水平

如果说先进的设施和充足的场地是实验实训的必备条件,那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实训教师队伍则是实验实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且相对稳定的实训教师队伍。为充分调动实训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能适用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业务技术骨干,我们必须经常性地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来加强对实训人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指导,使她们迅速成长起来,努力提高实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基地网络化建设,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

建立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我们的目标。为确保实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按照学校“一卡通”管理要求设计出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室的软件管理系统,使我院实训中心管理逐步达到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要求,逐步实现实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广泛开展集团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教学资源共享。为强化特色、办出品牌,我们应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可成立以实训中心为主体的实训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实行

集体合作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建立多媒体课件库,为每位教师实践课教学提供完整的课件,以达到全校各专业教师教学同步的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是设备设施共享。由实训中心负责加强对外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在岗或下岗人员的技能培训、护士资格证的考前培训或模拟化训练以及全国执业医师操作技能考试或护理操作大比武,使实训室建设的区域性、开放性、前瞻性、持续性、职业性得到充分体现,发挥其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作用。

(四)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根据我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继续开展“十一五”期间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完善自制的《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心理护理学》等全套教学课件及临床护理综合技能操作50项规程,使实践课的内容更丰富并贴近临床。进一步利用我院黄一凡教师设计出的《人机对话考试软件》,构建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形式相配套的考试培训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人机对话考试,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与当地卫生局、医院、社区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引进或选聘一些有专业水平的技师作为我院的实训指导老师并为社区培养师资提供服务;选择若干所国外较高水平的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合作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使我院护理实训基地早日成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

(五)统筹规划,营造科学的人文环境

我们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吸引教师和实训人员积极参加实训室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大对护理实训工作的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在环境布局上注重人性化,在结构设计上体现真实的职业氛围,努力提升实训基地层次,实现与护理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