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外伤害及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疾病频发,面对这些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公众的急救能力不容乐观,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人员往往不具有足够急救能力,延误了对人员进行抢救的最佳时机。调查显示,我国公众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佳,亟需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目前,我国在面向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方面没有编排统一的教材和设置考试、考核方法。而全国各地从事急救医学专业人员或各省市红十字会则设有各自相应的急救培训课程。在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版本中,美国心脏协会一致认为,只有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我们认为,高质量的培训效果必须贯穿于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全过程。在今后的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阶层群众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同时注意培训方式并且进行多次的重复培训,提高受训者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培训效果。传统的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手段均以授课形式进行,但在信息化的时代,面授对于急救技能的普及已远远不够,手段的多样化可以保证普及率和效果,而国外普及急救技术的手段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国外大多借助电子学习CD、急救手册、简要的自学视频等工具来进行急救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使更多的人能学习到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与面授培训比较,这些利用多媒体视频培训的优点在于:①能够确保每次培训讲授的内容、急救技术示教动作标准化;②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且不受时间的限制;③能够任意回放,帮助受训者掌握每个技术要领,尽可能提高每位受训者的急救技能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发生突发意外或疾病的患者的存活率。在现阶段医务工作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况下,尝试多样化的培训手段是今后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的一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