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技能培训的迫切性

我国每年发生意外伤害事件7000万人次,其中190万人终身致残,8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0%。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空难、、暴力等伤害事件,已成为我国1~30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死因。城市化生活、人口老龄化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在我国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在美国是8%~10%,而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状况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我国的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尚无一套规范、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

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点击图片查看产品详情
CPR680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认为其原因是,现场救护工作没有跟上,早期的呼救、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AED)3个环节要靠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第一目击者”来完成。与国外相比,我国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低,掌握急救技术的人不多。所以,迫切需要提高民众院前急救参与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其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大学生具有知识优势又充满活力,对周围群众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以起到“培训一人,影响一片”的效果。医学课程体系中有安排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学生会不同程度地接触一些急救知识。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明显降低突发伤病员病死率,但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大部分医学专业没有设立该门课程。医学生在部分外科学实验中也能学习到如止血包扎等技能,但是有的专业安排外科学学时较少或根本没有外科学课程,即使有时涉及某些急救技能,由于不是专门培训,学生也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这也提醒我们,不能用外科实验课来代替专门的急救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