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全身静脉注射模型

高级婴儿全身静脉穿刺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婴儿全身静脉穿刺训练模型

友情提示:您只要致电:021-36355733 021-36355776 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高级婴儿全身静脉穿刺模型 相关产品!


        新生儿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肌肉注射的部位有,臀区,股外侧区,上臂三角区,新生儿臀部注射有諸多弊端:(1)注射部位邻近坐骨神经,有损伤神经的危险,并且注射部位不易掌握。(2)注射范围小,反复注射,药物不能及时吸收,易引起硬结或感染,由于新生儿各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尚不完善,睡眠中注射部位易受压迫,不利于药物吸收,臀部受大小便污染机会较多,不易选用臀部注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特点:因三角肌肌肉分布较少,易形成硬结,不适多次注射。新生儿股外侧肌肌肉注射特点:(1)因为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不易损伤大血管、神经干、坐骨神经等,注射部位容易掌握。(2)注射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睡眠中注射部位不易受压,受大小便污染机会较少,血循环丰富,新生儿下肢的运动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脂肪层薄,肌肉层厚,可操作性强,尤以新生儿为主。于髂前上棘到髌骨上缘中点画连线即为肌注的前界,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外侧髁的连线为注射的后界,将髂前上棘至股骨外侧髁连线分为三等份,其中间部份为注射部位安全区。(1)备好药液,帮助新生儿取平卧或侧卧位,保持髋关节内收20~40°,此时肌肉走行明显,部位容易掌握,在大腿中段外侧区。(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注意消毒范围,直径>5 cm。(3)取药液,排尽空气,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进针方向与股骨长轴一致,进针角度为30~40°,深度为1.5 cm,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注射毕,左手用无菌干棉签按于针眼处,迅速拔针,按压1~3 min后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核对无误,注射后观察新生儿5~20 min无异常结束。新生儿行股外侧肌注射注射后,近期无注射性肌挛缩、局部出血;远期无局部硬结、感染、神经损伤等发生。新生儿应量避免肌肉注射药物吸收主要取决于局部的血管灌注和药物沉积在肌肉中的面积;新生儿常因局部血液灌流不足,肌肉组织少而影响药物吸收。特别是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肌肉注射药物不可能有效的吸收;新生儿肌肉组织少,预期注射到肌肉内的药物可进入皮下组织,小早产儿肌肉注射可造成局部硬结或脓肿,新生儿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特别是多次肌肉注射。首先在新生儿需要注射时与新生儿家长沟通,告知新生儿股外侧肌肉注射方法的好处,征得家长同意,打消家长的顾虑,在告知时说明此处于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不易损伤坐骨神经,肌肉丰富,睡眠中注射部位不易受压,大小便污染机会少,注射时无需解开尿布湿,方便操作,注射范围广,部位容易掌握,可操作性强,注射部位针眼出血少,药物容易吸收,尤以新生儿为主。从安全角度考虑,新生儿肌内注射以股外侧区中部作为首选部位为宜,次选臀区。出生新生儿暂时不注射,早产儿、低体重、羊水三度、出生时阿氏评分≤7及有其他疾病(黄疸、颅内出血、低血糖、感染等)的。新生儿股外侧肌肌肉注射特点(1)因为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不易损伤大血管、神经干、坐骨神经等,注射部位容易掌握。(2)注射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睡眠中注射部位不易受压,受大小便污染机会较少,血循环丰富,新生儿下肢的运动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脂肪层薄,肌肉层厚,可操作性强,尤以新生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