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YJ/L69C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功能特点:
■ 模型为成人上半身躯干,右侧上臂至腕部。体表标志明显,包括:胸骨上切迹、胸锁乳突肌、锁骨、肋骨。
■ 主要静脉分布为:上腔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 静脉穿刺插管:胸锁乳突肌外缘有明显的标志,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也可进行肘窝静脉穿刺。
■ 可行心肌漂浮(Swan-Ganz)导管的插管练习。
■ 皮肤和血管可更换,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
相关文章:
外周静脉穿刺是由1名ICU经过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护士完成。首选上臂的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评估。借助超声评估静脉条件(超声仪为索诺声便携式彩超M-Turbo,探头为6~10MHz的线阵探头)。将超声仪摆放于穿刺手臂的对侧固定,超声探头上涂抹超声耦合剂后横置于穿刺手臂肘窝处,可见肱动脉与肱静脉形成的8字形图像;探头沿肘窝往内上滑行2~3cm,见贵要静脉,调节合适增益和深度;旋转探头90°,观察血管的纵切面有无弯曲、狭窄和血栓,测量血管距离皮肤的深度和进针所需的长度。②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③定位。在血管的正上方用记号笔标记穿刺点。④体位。协助患者处于平卧位,保持患者手臂外展与身体呈90°。⑤消毒。在穿刺手臂下方铺上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然后在穿刺点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待干。将超声耦合剂均匀涂在探头后套上无菌保护套,用橡皮筋扎服帖,排出空气,然后涂抹适量的无菌耦合剂。⑥穿刺。旋转留置针外套管,取下针帽。左手持探头置于穿刺点上0.5cm左右处,右手持留置针以15~30°进行穿刺。采用平面外法穿刺,即操作者注视超声屏幕,观察针尖位置。在超声引导过程中,一边进针一边向远离穿刺点方向移动探头寻找针尖,直至针尖出现在贵要静脉短轴切面中间,见回血,固定针芯,向前推送外套管直至全置入后退针芯,妥善固定。在外周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着损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的风险。尤其是ICU患者,由于疾病因素,肢体处于高度水肿的状态,甚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外周静脉无法观察或触及,临床护士采用盲穿手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由于不确定血管的位置和走向,易反复穿刺血管造成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损伤以及误伤周围动静脉血管,形成血肿。超声是通过声波对实物进行客观可视化图像显影,对于无法肉眼识别的外周静脉,超声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血管的位置、走向以及血管的条件,从而减少穿刺中不确定性,避免盲目穿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一些困难静脉穿刺不能成功置入时,医生会考虑选择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置管容易误伤颈动脉造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存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等风险,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显然不适用。借助超声引导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可以明显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进而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外周静脉穿刺针可以在超声下显影,通过超声的引导,时刻可以扫描针尖移动的过程,与传统的置管方法比较,能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明显提高,这与Jaff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超声引导可以帮助置管者快速选择条件合适的血管,在穿刺过程中能实时引导,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外周静脉减轻了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求对疾病有效的治疗,而且也强调对诊疗的体验和舒适的满足。外周静脉穿刺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尤其在置管过程中,带来的疼痛会引起患者对操作依从性的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实时引导外周静脉导管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盲穿法。可见,超声引导能够精准定位,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感,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能力的信任,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患者满意度。